• 400-0711-558
永安行

新闻中心

【永安·博览】看看那些年,不同年代的中秋记忆

  • 发布时间:2016-09-20
  • 点击量:434
  童年的记忆、少年的记忆、中年的记忆,每个年代的中秋记忆都是不一样的。你可以经历很多年代,但充盈着你的理想和不可缺的记忆的年代可能只有一个。 


50年代


 

     那个时代的小伙伴,吃着奶奶亲手做的月饼,喝着爷爷亲手泡的茶,即使只能吃到一小块喝到一小口,心里也会觉得甜甜的。 

60年代



     小时候的父亲挎着大大的与个头儿不相称的水壶,去送给在中秋节仍然在工作岗位不知疲倦为自己热爱的家园奋战着的爷爷。那个年代没有阖家团圆,没有中秋,人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70年代



     “为人民服务”的口号成为了正当时的流行语,城市农村,大街小巷,各种标语广播都在循环着“为人民服务”的口号。那个时候能和家人一起过中秋,能在一起吃一块五仁月饼,就已经是独一份的团圆美满了。

80年代



     80年代的中秋之夜,和一群小伙伴挤在黑白电视机前看大侠霍元甲,哼着“万里长城永不倒”已经是顶着天儿的乐趣了,团圆的意味也在这乐趣中埋在了心底。 

90年代


 

     争先恐后的想成为“先富起来”的人们日益浮躁,节日似乎已经隐身在各种股市行情里,红的绿的便是当时的心情指数,失落和机会并存。 

00年代

 

     每到中秋,家家户户都有着吃不完的月饼,月饼也从稀罕物变得常见,刚开始小朋友们会抢着吃,后来对月饼的兴趣就淡了,但这并不会改变团圆的意义和寄托的感情。 

10年代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远离家乡去学习打拼,阖家团圆的中秋越来越难以实现。再难得见和父亲同席而坐,两盏清茶阔论天下的画面。时代在进步,通讯手段愈渐发达,而我们离父母却越来越远,每当这个时候,天上的月亮就承载着双方的思念之情,寄托团圆之愿。


 

愿这些改变……

      从月饼的“稀有”到月饼的“普遍”,改变的不仅仅是时代,更是人们的生活水平。从没有概念的中秋节,到如今愈加珍惜的中秋节,中间的变化也不是三言两语可言说的。 

     愿心中的那一份思念能不受外物捆绑,愿人们暂时放下手机、微信,重拾面对面的欢声笑语!

中秋节快乐


© 2025 阜阳公共自行车 技术支持:永安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办卡地址:
  • 1 . 阜阳市汽车南站北门出站口右侧(一道河东路108号)       服务电话 2190098
  • 更多办卡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