殊不知,“两个轮子”的小绿,也有一肚子苦水要倒。
尽管上路才一年多,但小绿经历的事儿绝对不少:站点处小广告来袭、马路上骑车带人,小区里“私藏”车辆……本期,一起来聊聊最让你印象深刻的“伤绿”行为。
最常见
没后座,仍带人
24日晚上8点多,阜师院新区附近站点,一名男生扫码租车借走一辆小绿。上路后,身边没有借车的女生,站在后车轮上方的挡泥板上,双手扶着男生的肩膀,两人一路飞扬,有说有笑。
类似的情况,近期似乎特别多,尤其是学校附近。“核载”一人“实载”两人的现象,似乎已经司空见惯。
小广告,到处贴
“某某酒店,全天房139元,时租房……”这是市民李先生在清河路一处小绿站点上随手拍下的照片,红色的字体,喷绘在蓝色的锁车器上,很显眼。
6000辆车,7800个锁车器,移动的小绿,静止的锁车器,让“牛皮廯”看到了可乘之机。类似的小广告以不同形式出现。
虽然巡检员不断清理,但这些小广告像韭菜茬一样,割完一茬很快又长出新的,没完没了。
左摇右晃,孩子的玩具
晚上7点,清河广场站点,锁车器里还剩下10来辆小绿。其中三辆,被三个小朋友占据,孩子们坐在车上,嬉戏打闹,车子左摇右晃,发出咯咯噔噔的响声。
再往西边走,阜师院老校区门口,一位看上去在等人的男生,顺势找了辆停在锁车器里的小绿,坐下来。或许是因为无聊,他把双脚放在脚踏板上,来回“骑”着玩,车链子一会儿顺时针转转,一会儿逆时针转,偶尔还夹杂着铃声。
最无奈
公共车,私人“藏”
前几天,颍州晚报刊登了一张将小绿刷成“小白”的照片。很明显,有人想通过改变小绿的外形,将它“私藏”。
这样的“收藏”方式,住在颍上路附近的小吴已经见过两次。第一次,小区楼道里停了辆车,还加了锁,一放就是好几天。后来,她打电话给工作人员,车子才被“解救”。
第二次,是她在路边看到的。一个人大摇大摆地把车骑进单位的车棚,锁起来,然后离开,进入办公楼。“亲眼看到了,多半会跟管理中心说一声,但那么多车子,谁能看得过来呢?”
小摊旁,油乎乎
出于方便市民借还车的初衷,多数站点都是建在路边公共区域。只是,有些地段,小商贩会觉得,小绿“侵占”了他们的地盘,得给点“颜色”看看。
于是,锁车器,小绿车身,看到、看不到的地方,都是油污,弄得市民不敢借车,巡检员天天盯着擦洗。
此前,鼓楼站点、古商城附近站点,都是“重灾区”。
最奇葩
车身上,抹粪便
世界上从来不缺少难以解释的“奇葩”现象。去年,曾有人往小绿身上抹粪便、划破小绿车座,至今没人猜透“肇事者”的目的。
前段时间,出门买菜的张奶奶也遇到过一次。“车篮子上,被抹了一些黄黄的东西,有点恶心。”
小车篮,装大石
市体育场南门站点处,一块大石头,静静地躺在小绿车篮里,下面压着一张宣传单。24日下午5点多,看到这一幕时,市民王女士有点生气。
“搬这么大一块石头,得多费劲。”接着,她把石头搬出来,放在路边,扔掉了车篮里的宣传单。“很反感他们这样做,看不下去。”
管理单位
只能劝阻、呼吁,很难“根治”
事实上,采访中,遇到的有关小绿的不文明行为远不止这些,比如故意损坏小绿、借车不还等。对于这些,阜阳市公共自行车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也很无奈。
“现在只能看到一例,劝阻一例。”工作人员王婷婷说,实际操作中,这种方法收效甚微,没法达到“治标治本”的效果。可是,眼下没有更好的办法全面解决问题,因此只能进一步呼吁,市民自觉行动起来,多一些文明骑行,给小绿少添一些烦恼。